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抉择。“中国企业不出海注定出局?出海竟可能加速出局?” 这一疑问如同一道复杂的谜题,摆在众多企业面前。
不出海,似乎意味着局限于有限的市场份额,面临着被竞争对手逐步挤压的风险。但当企业们将目光投向海外,那片充满未知的广阔天地时,各种难题又接踵而至。
出海,真的有可能加速企业的出局吗?
回顾过去几年,众多中国企业在出海的征程中可谓历经波折,遭遇了诸多难题。不少企业在出海之路上频频踩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真实案例。
1. 赣锋锂业“失意”墨西哥
2022 年 8 月,赣锋锂业斥资 1.9 亿英镑(折合人民币 15.56 亿元),买下英国公司手中 Sonora 锂矿项目的所有股权,又投入数千万美元建立生产线,准备在墨西哥生产碳酸锂。
该公司计划从 2024 年开始,每年实现 2 万吨的氢氧化锂生产。但在 2024 年 6 月 24 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在墨西哥持有的 9 大锂矿特许开采权,全部被墨西哥矿业总局取消。
对方的理由是,赣锋锂业没有达到最低投资要求。目前,赣锋锂业已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提起仲裁,要求墨方赔偿其单方耍无赖给赣锋造成的一切损失,但目前依旧未得到解决。
2. 天齐锂业海外项目遭“背刺”
2018 年,天齐锂业以高出市价 20% 的价格,花费 40.66 亿美元买入智利 SQM 公司 22% 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23 年,智利政府不仅要提高矿产所得税,而且还要倒查税,要求SQM 公司补缴 2016 和 2017 财年少交的 11 亿美元所得税,天齐锂业被要求缴纳 17 亿美元。
此外,智利政府还对 SQM 玩起了公私合营,SQM 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智利国企)签订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约定从 2025 年起,合资公司的 70% 利润率将归属于智利政府,等到 2031 年以后,85% 的利润都会被拿走。
这样一来,当初天齐锂业借一屁股债买下的 22% 的股份,被稀释到了大概 6% 左右。
3. 中远海运项目即将完工,秘鲁却毁约
2019 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从秘鲁火山矿业集团手里买下了钱凯港 60% 的股权,秘鲁国家港务局还授予了中远海运集团对钱凯港的独家经营权。
但在 2024 年 4 月,秘鲁国家港务局通过法院裁定,说他们没有权利出售港口的独家经营权,所以之前给中远海运授权是个行政错误,钱凯港的独家经营权被收回去了。
4. 小米公司在印度白干10年
2014 年 7 月,小米在印度推出首款智能机小米 3,正式进入印度市场,凭借优惠价格、强大的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用时不到三年一跃成为印度手机市场 “头号玩家”。
但在 2022 年 4 月底,印度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银行账户中 555.1 亿卢比的资产。
印度方面给出的扣押理由是,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以假冒成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方式非法汇款给国外实体,违反了印度 1999 年《外汇管理法》相关规定。
5.印度政府施压,中国vivo被迫出让51%股权
2023 年 12 月,两名中国 vivo 公司印度分公司员工遭印度执法当局逮捕。事实上,此次并非 vivo 首次在印度发展遭遇困难。
2022 年 7 月,印度执法局就以洗钱嫌疑为由,突击搜查 vivo 及相关企业在印度的办公地点,指控 vivo 印度公司逃避纳税;
2023 年 10 月,印度金融犯罪机构又以涉嫌洗钱为名,逮捕了 1 名 vivo 中国籍员工。
印度政府还对在印度的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提出了多项新要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首席技术官要由印度籍人士担任。
这些企业的遭遇,是一个个令人唏嘘的故事,也是中国企业出海之路上的深刻教训。
它们犹如一面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中国企业出海之路上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挫折,成为了深刻的教训。
而对于其他想要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仍然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以下一系列痛点问题:
1.海外市场法律和政策风险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存在差异,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并遵守目标市场的相关规定,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例如,可能需要关注美国的出口管制法案、全球合规制度等。
2.知识产权问题
在知识产权出海过程中,企业需要关注商标品牌在当地如何有效出海以及合规运营,避免在当地遭受处罚或出现知识产权布局问题。
3.文化差异与本土化运营
包括工作方式、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比如欧美地区的员工可能对工作方式有明显的路径依赖,不太愿意遵从中企的管理方法;
而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当地人很重视文化习俗,中企若过度追求效率而忽视这些,可能会导致矛盾。
若直接在当地招募管理人员,可能因当地人对中企尚未建立信任,而难以适应管理方式。
4.人力资源管理
在欧美等地区,可能面临当地人力成本高但工作产出不一定能达到要求,且员工不太服从管理的情况。
另一情况是,直接在当地招募管理人员的失败率较高,而外派员工再在当地建立团队并移交管理权力的方式,虽成功率较高,但培训和磨合时间长,效率较低。
此外,企业与当地服务商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不及时、透明和通畅,甚至可能出现服务商卷款跑路的情况,给企业带来损失。
5.公司注册与合规成本
在不同国家注册公司的时间和复杂度各不相同,各国的会计和税收法规也有差异,这导致薪酬规定复杂且成本差异大,企业管理系统和技术的局限也会增加合规的挑战性。
6.条约和法律机制冲突
企业需要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条约、现行法律机制以及当地法律机制之间的冲突。例如在适用双边、多边协定或新、旧体系时,可能面临法律和条约选择的问题。
7.数字化相关问题
数字合规、数字出海、数字资产入表等都是较新的概念,企业需要深入关注并处理在大湾区、“一带一路” 等范围内相关的法律合规问题。
8.地方保护色彩浓厚
一些国家或地区有着较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设置各种限制或门槛。如印尼对企业的注册资本金要求较高,且在税务报税和人力资源发薪等方面需要当地董事签署;
比如,印度整体投资难度较高,中国企业在印度设立公司需向印度央行额外备案,审批难度大;法国对使用法语有较高诉求,且在 ESG 信披方面有诸多要求。
9.市场竞争与价格战
在海外市场可能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价格战,这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企业需要在技术、品牌等方面不断提升竞争力。
10.税务问题
各国的税务政策和要求各异,企业需要了解并处理好相关税务事宜,如工时薪酬管理、最低工资、同工同酬、加班规定以及各种税收政策等。
11.供应链管理
企业需要随时关注全球政治环境对供应链的影响,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合规。
所以,“出海”竟可能加速出局,严谨的说法,应该是企业“乱出海,必出局”。企业若决定走上海外拓展之路,务必慎之又慎。
最重要的,是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高瞻远瞩的全球化战略规划。
只有当企业将当下的产品优势与业务优势逐步转化为全球化的经营优势时,中国企业才能迈向更高的台阶。
简而言之,出海固然是一个重大机遇,但绝非轻易可得。企业绝不能在未经深思熟虑的情况下盲目布局,而应谋定而后动,深思熟虑之后再勇敢出发。
另外,我们也在组建「中企出海交流群」。如果您的企业有出海相关业务或正在计划出海,又或者您本人的工作与出海相关,欢迎您添加DHR公会运营负责人Miffy企业微信,备注公司+职位+姓名。通过审核后,我们会及时邀请您加入社群!
关于我们
【企业出海指南】由DHR公会创办并运营,致力于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信息指南。通过输出行业专家对中国企业出海形势及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以及知名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积累的优秀实践案例分享,帮助中国企业提升全球化经营的战略视野和执行能力。
上一篇 课程上新 | 蔚来汽车出海实践分享.html 下一篇 中企出海如何迈出第一步?解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要点.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