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了解2025中国HR+AI应用创新大赛

图片

最近,"智能体"(Agent)成为AI领域的高频热词。许多企业开始尝试基于Agent构建数字化员工团队。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协议体系逐渐进入HR管理者的视野:A2A协议(Agent-to-Agent Protocol)和MCP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

这两个概念看似技术性强,但它们本质上解决的是智能体世界的"团队搭建""岗位协作"以及"组织沟通"问题。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为你解析这些协议如何构建AI时代的虚拟组织体系。



PART.01把AI团队当作虚拟部门来管理


假设HR要组建一个AI虚拟团队,会包含以下数字员工:

  • 招聘专员Agent:筛选简历、安排面试
  • 培训讲师Agent:设计课程、解答疑问
  • 薪酬专员Agent:核算工资、生成报表
  • 员工服务Agent:处理日常咨询


就像管理真实团队一样,这些数字化员工需要:


  • 明确职责边界(岗位说明书)
  • 建立协作流程(SOP)
  • 统一沟通标准(公司话术)

这正是两个协议的核心价值:


  • A2A协议:相当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谁在什么情况下向谁交接工作;
  • MCP协议:相当于企业标准化体系,确保所有成员使用相同的"工作语言"。

PART.02 A2A协议:数字化团队的"岗位协作手册"


A2A协议本质上是一套智能体间的组织管理规则,其核心功能与HR管理高度吻合:


1. 岗位职责定义

  • 每个Agent都有明确的JD(岗位描述)
  • 例如培训Agent收到"开发课程"指令时,会自动排除薪酬核算类任务


2. 汇报关系明确

  • 像企业中的汇报线设计
  • 招聘Agent完成初筛后,知道将候选人资料转给面试协调Agent

3. 协作机制建立

  • 支持工作请示与反馈
  • 当薪酬Agent发现数据异常时,会向考勤Agent发起数据核对请求


目前AutoGen等框架正在探索的,正是这种数字化团队的"三定方案"(定岗、定编、定责)。未来可能出现专门的"AI组织架构师",负责设计Agent间的协作流程图。


(AI主题系列线下公开课火热报名中 )


PART.03 MCP协议:企业标准化的"岗位语言包"


如果把A2A比作组织架构,MCP就是企业的标准化体系:


1.工作表单标准化

  • 所有Agent使用统一的"电子表格"传递信息
  • 例如员工调动申请必须包含:员工ID、生效日期、调动原因代码


2. 沟通话术规范化

  • 建立企业专属的"术语库"
  • "薪资调整"对应固定指令集:
    compensation_adjustment{type=base_salary}


3. 流程节点标签化

  • 像HRIS系统的工作流状态
  • onboarding_task{stage=background_check,next=contract_signing}


{

"employee_data": {

"required_fields": ["工号","部门编码","职级"],

"format_rules": {"入职日期":"YYYY-MM-DD"}

}

}


这种结构化语言避免了自然语言的歧义,就像跨国公司要求全员使用统一的英语邮件模板。



PART.04 为什么HR需要关注这些协议?


从组织发展视角看,这代表着管理模式的范式转移:当AI Agent成为新型"数字员工",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同步升级方法论。标准化协议相当于AI时代的"劳动法"和"岗位说明书",其价值体现在四个维度:


1.用工成本优化

  • 像区分正式工/外包工/临时工
  • 核心任务用大模型Agent,简单重复工作用小模型Agent


2.组织能力建设

  • 专业Agent相当于"岗位专家"
  • 培训Agent持续积累课程开发经验,比通用模型更专业


3.敏捷组织构建

  • 快速重组Agent团队应对新需求
  • 就像项目制公司临时组建跨部门小组


4.知识管理升级

  • 每个Agent都是技能模块
  • 离职员工的知识可以沉淀在特定Agent中


如果没有标准化协议,每次调整AI团队都需要重新"培训"每个成员,就像公司没有规章制度时每个新人要靠口口相传。


PART.05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这套体系将推动HR管理从"人力资本"向"混合智能资本"转型。具体表现在四个关键维度:


1.出现AI团队管理岗位

  • 类似HRBP的新角色:Agent团队协调员
  • 负责设计Agent间的协作动线


2.技能模块化管理

  • 培训可以针对特定Agent进行"技能认证"
  • 例如通过MCP认证的招聘Agent才能接入集团系统


3.组织诊断新维度

  • 分析Agent协作网络中的瓶颈点
  • 像现在分析部门间协作效率


4.混合团队管理

  • 人类员工与Agent的协同考核标准
  • 如何评估人类-Agent团队的整体绩效

PART.06 实施挑战


在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管理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我们仍面临着若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岗位边界划分存在现实争议。


当多个AI智能体(Agent)同时对某一工作任务主张管辖权时,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仲裁机制成为管理难点。这种职责边界模糊的情况,亟需建立明确的权责划分标准。


其次,AI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尚待完善。


传统的人力资源考核指标难以直接套用于AI智能体,需要开发全新的评估框架,以科学衡量AI的"工作表现"和产出价值。


在信息安全方面,敏感人事数据在多个AI系统间的流转管控面临挑战。


如何建立精细化的权限管理体系,确保员工隐私数据在AI协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是技术落地必须跨越的门槛。


此外,组织文化融合也是不容忽视的课题。


人类员工对AI"同事"的心理接纳程度直接影响团队协作效能,这要求HR部门制定系统性的文化融合策略,促进人机和谐共处。


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预示着HR管理创新的方向,需要业界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PART.07 展望未来


A2A和MCP协议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管理正式迈入组织化、系统化的新阶段。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组织管理范式的重要变革。


面向未来,HR管理者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框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


首先,组织设计需要创新思维。未来的HR管理者可能要着手绘制"人机混合"的新型组织架构图。


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在现有架构中加入AI模块,而是需要重新定义岗位边界、汇报关系和协作流程,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组织生态。


其次,管理规范亟待建立。制定Agent专属的"行为守则"将成为HR的新课题,这包括但不限于:明确AI的工作权限边界、建立人机交互的伦理准则、制定AI决策的追责机制等。


这些规范既要确保运营效率,又要维护组织价值观。


第三,评估体系需要革新。传统的团队效能评估工具难以适应人机协作的新场景,开发融合人类特性和AI特性的新型评估模型势在必行。


这可能需要结合算法透明度、人机协作流畅度、决策互补性等多维指标。


当我们周围的招聘专员、培训讲师、员工顾问都可能是Agent时,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和手段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理解这些协议,就是为未来的组织管理提前储备认知。



我们正在组建「名企AIHR应用创新交流群社群」,希望汇聚全国各地的行业实践者与思想领袖,在这座无界的沟通桥梁上,共同开拓HR+AI领域的战略新视野。如果您符合入群条件,诚邀您加入「AIHR应用创新交流社群」。


图片


上一篇 DHR公会【中企出海人事合规问答知识库】上线,欢迎体验!.html 下一篇 未来职场: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劳动力与技能格局?.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