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DHR公会邀请到了中国企业知识开源计划创始人及首席布道师——陈果先生亲临直播间,与DHR公会创始人老申展开一场关于人力资源数字化产品行业洞察系列之核心人力系统的精彩对话。以下是部分直播内容回顾:
HCM软件行业国内国际产业化差异
直播刚开始,果总提道,中国和美国在人力资源软件方面的差异,实际上根源于两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如果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不会有人力资源软件的存在。换句话说,现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相对不成熟。
老申补充道,首先,国外与中国在人力资源管理到人力资本管理理念的过渡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西方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管理,他们首先认识到人的价值,因此在人力资源系统上的投入相对更大。
此外,国外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的管理咨询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相比之下,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在20年前才开始兴起,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成熟度较低,导致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常不够成熟和完善。
一方面,国内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还未达到国外的水平。由于国内企业多处于创业阶段,商业周期较短且盈利能力有限,因此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系统的投入较少,导致国内人力资源软件的客单价较低。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各式各样,这使得国内人力资源软件在交付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
此外,低客单价和交付难度大,是导致中国人力资源软件市场与美国市场规模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产化背景下
国内人力系统的挑战与机会
针对国产化背景下国内人力系统有哪些挑战与机会的问题,果总认为,中国软件想要临替代国外软件主要面临的挑战是,必须确保自身软件的优势。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背后反映的是管理思想,如果软件无法体现有效的管理思想,那在实施过程中将很容易受到挑战。
中国软件替换国外软件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简单覆盖,即将原有软件完全替换为国产软件,保持功能和界面的一致性,这是一种策略。
第二种是将软件实施过程视为管理变革。换句话说,当企业用一种软件替换另一种软件时,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新的管理变革。
对于企业来说,每隔不到10年进行一次管理变革是正常的。因此,这只是一个平稳的过渡过程。
员工体验未来趋势:
从HRTech到WorkTech
直播进行到一半,果总继续分享道,员工体验一词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指员工体验管理。第二个是指国外IT行业的术语,即CX(Customer Experience),它指的是前端交互体验。
谈到今天的应用时,我们强调的是员工应用的前端。对于员工来说,除了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需要HR外,还有其他工作,比如协同工作、报销管理和出差管理等等方面,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数字化工具。
因此,Workplace as a Service的融合指的是人力资源数字化的转变,从过去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导转变为以员工使用为中心。
谈到员工体验管理时,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类为敬业度管理,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员工体验是指员工的数字化前端。
所以,现在我们关注的是员工使用的移动端应用,不管这些服务是来自HR系统、协同系统、商品管理系统还是订单管理系统,最重要的是,关注前端员工体验。这不是一个系统,就像我们使用微信时,微信本身具有许多功能,但我们只使用其中一部分,它不是一个系统,而是一个平台。
因此,WorkTech的真正含义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数字化,它以员工为中心,数字化赋能,而不是以HR工作管理为中心。
老申补充解释道,在前几年,我们在讨论员工体验时存在一些误区。其中一个误区是将员工体验与用户体验混淆了。
我们错误地把系统的用户操作体验视为等同于员工体验。事实上,员工体验是以员工为核心的数字化赋能,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数字化赋能可以进一步延伸,特别是在员工的整个职业旅程中,从应聘到离职的各个阶段。我们需要从业务角度设计员工的体验旅程,并优化每个接触点的体验。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实现这些优化,从而提升员工的体验。
基于员工体验旅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是关键。在国外,倾听和员工认可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内,这类工具的应用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员工体验的重要性。
HR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数据驱动+智能运营
针对HR系统未来发展趋势,果总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从业者还是人力资源软件领域的专业人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绝对是颠覆性的。我们需要构建原生的人工智能人力资源软件,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现有的解决方案。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构思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的架构,以塑造一个全新的人力资源软件。我们要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来重塑软件。
同时,老申补充道,在过去的从业经验中,我发现一些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的需求非常高,尤其是那些由业务部门调来负责人力资源的高层管理者。
我曾经为一家电信运营商提供咨询服务,他们提出了建立一套人力资源经营分析系统的想法,这在十几年前是非常先进的概念。因此,在当前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人力分析、人效分析或者我们称之为HRBI平台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这可能是管理层的业务需求,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领导提出这样的需求时,如果你没有数据支持,那后续工作难以展开。
所以,在构建人力资源系统之前,我们应该先设计决策分析和人力分析所需的指标体系和模型。
7月,DHR公会将与安永合作一场以人力资源分析为主题的闭门会活动,欢迎持续关注「DHR公会」微信公众号。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自研还是外购?
直播最后,果总针对软件自研还是外购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员工是否能够更加创新与高效地工作。员工本身才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因素,而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以建议企业外购软件。
老申补充道,自己曾经和一家企业进行交流时,他们提到自主研发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更贴合他们企业的需求,并且响应速度比较快,但也存在问题。
首先,他们遇到了太多的Bug,整天都在解决Bug。由于人手不足,不可能为每套人力资源系统配备大量测试人员,所以他们感觉整天都在处理Bug。
其次,他们的业务人员好像变成了产品经理,整天与开发人员讨论需求。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搞系统,而本来他们应该是系统的用户。
最后,他们感觉自己可能无法看到行业和市场上最新的思想和理念,因为他们一直在进行定制开发,以解决当前正在进行的管理问题。所以,当我们比较自主研发和外购的时候,还是会存在各种问题。
产品选型策略与流程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企业迅速崛起,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随之飞速发展。人力资源系统已成为大中型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系统选型」这一话题仍然热度不减,企业普遍存在「选型焦虑」。明天,DHR公会即将发布《DHR系统选型策略与流程》白皮书,希望大家持续关注「DHR公会」微信公众号。
关于DHR公会
DHR公会作为一个数字化人力资源的信息交流与经验分享社区,通过输出行业专家对数字化人力资源未来趋势的洞察,以及知名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的分享,帮助HR从业者提升专业能力,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的成功转型。
DHR公会自成立以来,吸引了3W+来自互联网、金融、地产、零售、制造等行业的甲方同仁加入会员。DHR公会每年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行业交流活动,与众多优秀企业一起对标中国最前沿的HR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共同推进行业发展。
上一篇 官宣 | 《DHR系统选型策略与流程》白皮书重磅发布.html 下一篇 Josh Bersin大咖谈:为什么有的组织更有活力?.html